向日葵成长日记
向日葵成长日记
4月11日:晴
我一共有八棵很健康的向日葵苗,已经长出了6片叶子。我的花盆直径只有15厘米,八棵苗太拥挤了,还会抢阳光。妈妈拔掉了三棵苗,现在还剩下五棵,其中四棵已经有17厘米高了,本来另外一棵也和它的小伙伴一样高,现在它为什么这么矮呢?等我明天仔细观察后再告诉你们。
4月12日:雨
大家好,今天我来告诉大家答案啦!最矮的向日葵苗本来是和其它的苗一样高的,因为妈妈把它移到花盆的另外一个比较空的角落里,所以我担心它不能活下去。妈妈说那你明天观察它一下吧。今天早上我一早就去看它有没有死掉。哇!这棵小苗真坚强,真勇敢,虽然和另外的小苗相比较,它又瘦又矮,但是它笔直的站在那里。
4月15日:晴
今天放学回家,我到阳台去观察我的向日葵,突然,我发现那颗又矮又小的向日葵叶子向下垂,有气无力的耷拉着脑袋,怎么啦?它死了吗?怎么办?是不是今天太阳太晒了,把花盆里的水份吸干了。我连忙拿来水壶把向日葵的花盆浇了水,让它们喝的饱饱的。我又想到一个问题,在同一个花盆里,为什么另外几棵高大强壮的向日葵苗没有耷拉着脑袋呢?我和妈妈讨论后明白了,这棵矮小的向日葵苗换了生长环境,还没有适应新的土壤,所以,一旦花盆里缺水,它就最先枯萎。它会坚强的存活下去吗?我会继续观察它的。
4月16日:雨
哇!这颗快枯萎的向日葵苗重新站起来了,它直挺挺的站立在花盆里,6片叶子生机勃勃的向着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脸。我真为有这样一颗坚强的小苗而感到骄傲。小苗苗我会定期为你浇水,也会让你多晒太阳,你要茁壮成长,追赶上你的小伙伴们,和它们一样,长成一颗健壮的向日葵苗。
【每日写作指导:让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初二语文的第九次课上,同学们当堂练习了一篇作文。我观察了一下大家写作的状态:有的同学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显然是一副“老学员”的架势;而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时而无精打采,时而抓耳挠腮,痛苦不堪,一下课,就拿着白卷过来,说自己对生活没什么感受,写不出东西来。
我很能理解咱们初中生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是作文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当我们对现实缺乏感受时,除了埋怨生活的枯燥之外,我们自身有没有问题呢?当然有,那就是缺乏想象力。如果我们能学会合理利用想象,就可以让简单的事物变幻出无穷的可能性,为作文增添亮点。这在我们即将迎来的初二寒假课上会做详细的讲解,这里先给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
比如说,写下雨,你怎么写?有的同学上来就写道“下雨了,句号”。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写“下雨了,雨小了,雨停了,句号”。可以说,这两个句子达到了枯燥乏味的最高境界,原本颇具画面感的雨景被如此单调的文字描绘得美感全无。
中考作文一共就600字,600个字是什么概念?就四条微博多一点啊,我们能够展现文采的空间也仅仅只有这些。所以我们要极力发掘自身的感性细胞和想象力,让文字乘着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接着上文提到的雨景,同样写雨,我们来看看名家都是怎么写的。
巴金在《秋》中写道:蛛丝似的雨脚折断了,无力的在空中飘舞。
作者眼里看到的是雨脚,心里想象到的却是蛛丝,这样一个奇特又贴切的想象,一下子就把秋雨的绵密无力刻画出来了,渲染出秋天的寒冷寂寥的气氛。
我们课堂上经常提到的朱自清先生也写过雨: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不同于秋雨,此句运用博喻将春雨的美丽和生机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其实作者实际看见的只有雨,可是他却能利用想象力,丰富句中的意象。
老舍先生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写道夏天的雨: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老舍先生笔下的夏雨,是大暴雨,急且大,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箭头“和”瀑布“的比喻生动可感,充满了想象力。
'
再举一个离咱们生活更近的,比如歌手周杰伦的御用词人方文山,他曾在诗中写道“一场黑白画面的不断跳帧的无以名状的雨。”
这里运用颇具现代感的笔法,为读者呈现出了老电影般的黑白画面不断跳帧的雨丝。想象诡谲,令人回味。
以上四个例子都是写雨,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各有味道,各有风格,分别运用想象营造出不同季节的雨,不同个性的雨,而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欠缺的。但是,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感悟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事情,把别人笔下的一句话写出自己的味儿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具体来说应该怎么运用想象写好文章呢?我们将在今后的课堂上为大家进行讲解,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心得。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不承担责任。